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山旅要闻

妙手调羹汤——曹勇安先生趣解教育管理艺术

发布时间:2011/10/09 点击: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国家要像烹煮精致小菜一样文火慢煮,悉心调制,才能得其真味。能以饮食之道喻国是者,古今之外似乎唯此一家。但第45期百川论坛的主讲人,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兼黑龙江东亚学团董事长曹勇安先生却有一套“治校如煲汤”的理论,据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管理艺术。

  好汤秘笈

  曹先生说:“学校的校长就是熬老汤的。”这是他四十年来埋首教育事业的经验之谈。学校是真正汇聚各色人等和无限未知的地方,事多庞杂千丝万缕。身为管理者能把学校变成益气养身的好汤还是索然无味的乱炖杂煮,关键看管理的水平。

  曹先生自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哲学。所谓“文化管人,制度理事”,措施完善运行良好的管理制度就像杠杆原理中的受力点,平衡双方力量达到预期效果。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没有人的时候站前面——起带头作用,有了人的时候站中间——起平衡作用,人多了的时候站后面——起指挥作用”。管理者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好自己的位置。当管理制度达到完善时,要无为而治:“间接的活动,重在决策,贤者闲者也;带领变革,面向未来,具有超时性。就是说别人看三步走三步,而管理者要看三步走半步,谨慎而行,高瞻远瞩。作为领导者要靠科学管理规范人,用共同愿景引导人,以竞争机制激励人,凭高尚人格感染人。”曹先生经常在例会上展示自己做的案例,全校教职工的成败典型就由此诞生,看似无为,实际上手中始终握着牵引学校发展的那根线。

  管理者与执行者的区别就好比统帅与将军:将之眼界在于战,而帅之眼界在于势,才能不同,所作用到的范围也不同,可谓各有千秋,缺一不可。曹先生眼中的执行者是:直接活动,重在执行,亲历亲为也;适应变革,面对具体,具有现实性。

  如此一来我们明白了一锅好汤用的是怎样的做法。

  好汤好料

  管理制度和管理者对学校来说就好似一个刚性的架构,支撑起学校的脊梁,但一个旨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校则必须是有血有肉,有灵活生气的。这需要校内的每一位老师尽职尽责。

  17岁就开始从教的曹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谈起在以前的票证时代,当时他肉票不够但售货员还给了他最好的一块。排在后面的人不服了要理论,售货员张口一句:“他是我老师!”众人立马无语。作为一位老师,他可能无意中点拨了一些学生,却使他们受用终生,感念一生。老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其劳动的对象是人,引导受教育者从现实出发登攀更高的生活、事业和在社会上发展的目标,将现实社会的材料和高于现实社会的导向有机结合起来与学生共同观察一个真实世界,教师应与学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教师劳动的手段也很特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自身的才智、品格、修养为学生提供做人的典范。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

  所以,曹先生对老师的要求是“让学生喜欢学校,让学生喜欢自己,让学生喜欢自己所任教的这门课”。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情为基础,理为指导,情理融熔,同学生一起成长,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

  用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法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不细无声”的效果。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是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的,“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使每个空间都在育人”。各处的标语,建筑物的名称,无不体现着曹院长的教育艺术“通过校园9个不同文化景区所表达的办学理想,借用儒、道、释三家的入世忘世出世三个不同的角度看人生,各有侧重,将三种思想融为一体乃人生真谛。建造的9个园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

  神来之笔

  学生受教育是通过老师和学校为媒介的,在以上所述的条件都具备之后,需要的就是传道者个人的一点魅力,就如同一碗好汤,味甘美而鲜。做到一个“鲜”字是很难的,但通过本次百川论坛,曹勇安院长令在座的听众尝了鲜。他风趣幽默的谈吐、敏捷流畅的思路使人跟随着他的思绪一窥教育管理的艺术,获益匪浅。

 

 

 

 

信息来源: 文化传播中心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1050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