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内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系内动态 - 系内动态

系内动态

紧急提醒!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21

浏览量:

暑假期间

玩手机是很多青少年的休闲娱乐方式

玩游戏、刷短视频、刷社交平台时

殊不知已经被诈骗分子盯上

诈骗分子的各种新型手段防不胜防

每年暑假

都是学生被诈骗的高峰期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几个经典案例

请各位家长和同学一起看看

避免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01

冒充熟人诈骗


案例1:

2024年7月19日,事主突然收到一条“初中同学”的求助微信,对方称其姐姐因为抢救现急需用钱,想让事主先帮忙垫付一下,事主立即向对方转账了5800元。一天后,对方联系事主还款,并提供了一张已转账成功的虚假截图。但事主并未收到该笔还款,便去询问对方,对方称其微信转账设置为2小时到账,让事主别着急。好几个小时过后,事主仍未收到钱,再次询问时,却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事主发现被骗,于是报警。

案例2:

2024年7月17日,事主在某视频APP上收到一条好友私信,称因某些原因自己无法购买回国机票,想让事主帮忙购买,还提供了一张已向事主转款成功的截图,并且嘱咐事主从指定的订票人那里订票。随后,事主添加了该订票人的微信,并向指定账户转账了机票费用23600元。然而,当事主打电话联系好友询问回国具体安排时,好友表示毫不知情。事主发现被骗,于是报警。

图片
图片


02

网络交易诈骗


案例1:

2024年7月11日,事主在某视频平台结识了一名炒股大师,对方称自己有挣大钱的门路,只需在某款APP内进行简单的股票交易就能赚钱。事主心动不已,立刻下载了该软件,并按照“大师”要求投入了45万元,获得收益2000元。然而,等事主想全部提现时,对方又让事主支付个人所得税、平台服务费等,待事主再次转账17万元后,发现自己被对方拉黑,察觉被骗,于是报警。

案例2:

2024年7月12日,事主收到自称某证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可以帮忙炒股赚钱。事主非常感兴趣,便主动添加对方QQ好友,随后,对方出示了自己的营业执照及证券从业证书,事主更加深信不疑,便按照对方指示先下载了某股票软件,再向指定账号累计充值了10万元购买股票。然而,当事主提现失败要联系对方时,却发现自己已被拉黑,发觉被骗,于是报警。

图片
图片


03

婚恋、交友类诈骗


案例1:

谢女士在网络上结识了一名“外国大兵”,对方自称是派驻某国的军医,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希望以后可以到中国定居。谢女士在与这名“大兵”聊天过程中逐渐被对方优雅的谈吐和日常的关心感动,在没见过面的情况下与对方确定了恋爱关系。“大兵”称要将自己的全部财产转移到中国,以便与谢女士共同生活,但因为遇到海关拦截,需要谢女士帮忙缴纳一笔费用才能通过。谢女士遂向其提供的账户转账5万元,后又因需缴纳“解冻费”“手续费”等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多次转账40余万元,直至被对方拉黑,谢女士才发现被骗。

案例2:

张先生在某社交平台上刷视频时,被一位年轻貌美、楚楚可怜的女网友吸引,发现该网友的定位与自身匹配,张先生便试着与其取得了联系。对方称自己正在寻找一份新的工作,存款也快花完了,只能天天靠吃泡面生活。张先生便向她陆续转账应急,并答应为她在本地找工作。随后对方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家里逼迫相亲,没有钱出不去”“在外打工一年,要给叔婶感恩钱”“煤气费没有了,家里好冷”“要和前公司对簿公堂,需要诉讼费”等,张先生一次次“仗义出手相助”,可最终没有等来“她”,却遭到被拉黑删除好友的下场。先后转账、发红包40余次,共计被骗14万的张先生这时才如梦初醒,遂报案。

图片
图片



如何避免诈骗?


一、四不轻信

1.不轻信任何宣传收费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2.不能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防受骗。

3.不要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的皆是骗局。

4.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二、四不要

1.不要随意转账汇款,在网络聊天中如涉及汇款,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2.不要轻易扫描二维码,不要随意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不下载非正规渠道的APP。

3.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手机号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以及任何密码等。

4.不要盲目行事,在受到威胁、恐吓时,不要慌张,保持冷静,要及时与父母沟通商量,不要因为担心父母责备而被犯罪分子牵着鼻子走。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