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内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系内动态 - 系内动态

系内动态

讲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百年奋斗历程——讲述家乡红色故事主题班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12

浏览量: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为迎接建党百年华诞,引导广大师生继承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结合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在山东”系列活动,6月28日晚工商管理系在校班级开展了“家乡的红色故事”主题班会,每班讲了2-3个发生在自己家乡的红色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不屈的戈山 英雄的人民——戈山村

戈山村,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村口10米宽的南北大路中间耸立着一座纪念塔,上面写着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戈山人民抗日纪念塔”。这座塔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戈山村的铁证,也是戈山人民抗击日寇的一座丰碑。1938年1月,日寇侵占了泗水,泗水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煎熬。当时,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以戈山村为根据地,发动群众,保家卫国,打响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村里的青壮年组成基千民兵队,村长李运常任队长,保护村子。英勇的戈山人民,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不顾枪林弹雨,一面还击敌人,一面伐树修补敌人炸塌的围墙,他们用土枪、石块、大刀、长矛和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战斗持续到下午两点钟左右,终因敌强我弱,力量悬殊,村子围墙大部分被敌人炮火炸塌,村中房屋、树木大部分被打着火,村里一片火海,敌人嚎叫着冲进村子,村子终于失守了。敌人对戈山村的屠杀几乎无一户人家幸免全村有200多人死伤于敌人的枪刀下,烧毁房屋2000多间,烧死牲畜2000余头,损失粮食无法计算。

鲁东抗日第一枪——寿光市

1937年11月,中共寿光县委在马保三家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以牛头镇为起义中心,部队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马保三被推举为总指挥和八支队军政委员会成员。12月29日,各地游击队员陆续到牛头镇集结。当天中午,牛头镇乡公所门前升起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大旗,乡公所大院内挤满了参加起义誓师大会的游击队员和群众,八支队总指挥马保三宣布八支队正式成立。在庄严的起义誓师大会上,马保三宣读了《八支队成立宣言》,军政委员会主席张文通宣读了《告全国同胞书》。在马保三的号召带动下,许多抗日群众纷纷献粮、捐款,踊跃参军参战。这一天,镇内及周围的群众,以及刚集中的游击队员,个个笑逐颜开,欣喜若狂,起义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人们将谱写出新的历史篇章。随后,这支部队挺进胶东,挥师清河,转战鲁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留下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也给寿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血肉来镇住敌人炮火——台儿庄

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在83年前的台儿庄战场,歼敌近2万,却留下5万忠魂埋骨大运河畔。面对强大的敌人,台儿庄胜得惨烈——背起大片刀、绑满手榴弹、敢死队杀开一条胜利血途。“台儿庄那会就是个小镇,仗打起来的时候,我还很小,只有5岁。”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李敬善老人,已经不知多少次回忆起这段过往。“打完仗,人们陆续回到城里。我也跟着家里人回来,大人不叫小孩出来,因为满巷满街都是尸体,到处是枪炮手榴弹。小孩一见好奇,都想拾来玩,大人怕出事。那时墙上还贴着标语,‘誓死不做亡国奴,誓死与日寇作战到底。’我们不认识字,都是听大人说的。知道那会的仗打得多凶吗?死了多少人吗?”李敬善不胜唏嘘。“1951年,台儿庄建了一所中学,我是第一届学生。那时候连个土操场都没有,我们学生就去挖土填。随便挖两锹,就能看到白骨。小时候,老宅这片都是黄土地,台儿庄大战结束回来时光看见地上黢黑黢黑的,不知道是什么。后来平时地干的时候就是黄土,一下雨就又出现了。”李敬善当时感到奇怪,但直到后来才知道原因。“其实,那土里都是血。”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家乡红色故事的耳濡目染下长大。虽未曾与故事的主人公谋面,但大脑里却时常浮现出革命先辈伟岸的身影;听着先辈们的故事,热血中也澎湃着一样的激情。故事中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故事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通过讲述家乡的红色故事,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爱国心、强国志、报国情,增强对党、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树立和坚定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