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思践悟 - 学思践悟
学思践悟

浅谈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对今天廉政建设的借鉴意义-行政第一党支部 祝艳华

来源: 作者:admin 时间:2017-11-14

廉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的政治理想和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历史上形成和留下了大量这方面的思想遗产,虽然这里面有封建社会的糟粕,但很多观点至今仍然富有启发意义。比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直而温,简而廉”,“公生明,廉生成”,“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等等。我们今天在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过程中要既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现实,又要立足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要利用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今天的改革事业所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语仍然是我们今天的行动指南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已扎根于我们的生活,默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一、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及典型事例

中国古代有大量廉洁为官的典型事例。如,唐朝宰相李义琰不置宅舍。李义琰宅无正寝,弟义琎为市堂材送之。义琰曰:“以吾为国相,且自愧,尚营美宇,是速吾祸,岂爱我者邪?”义琎曰:“凡仕为丞尉,且崇第舍,兄位高,安可逼下哉?”答曰:“不然。事难全遂,物不两兴。既处贵仕,又广居宇,非有令德,必受其殃。”卒不许。后其木久腐,乃弃之。又如,北宋宰相陈执中拒婿求差,不欺主。世传陈执中作相,有婿求差遣,执中曰:“官,国也,非卧房笼箧中物,婿安得有之!”竟不与。故仁宗朝,谏官累言执中不学无术,非宰相器,而仁宗注意愈坚。其后,谏官面论其非曰:“陛下所以眷执中不替者,得非以执中尝于先朝,乞立陛下为太子耶?且先帝止二子,而周王已薨,立嗣非陛下而谁?执中何足贵。”仁宗曰:“非为是,但执中不欺朕耳。”另有廉洁为官、刚正不阿的包拯,更是永垂青史的清官典型。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和事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关于中国古代廉政思想记载更是比比皆是。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的治国之“四纲”,即礼、义、廉、耻。“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论语·里仁》、《论语·为政》、《论语·颜渊》中记载了孔子的相关廉政思想和治国理念。如,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同时在从政为官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言论,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即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对我们治党管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孟子的仁政、爱民、举贤思想及其相关言论都对后世有深渊的影响。 

    这些典型事例与廉政思想虽然出现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但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不容抹杀。

二、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他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对此.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再次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表明反腐倡廉需要整合各种优秀的文化资源,深入末梢、找其根源,系统而全面的深入开展,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常抓不懈。

三、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在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我们应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廉洁、廉政的思想和意识,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为官从政者,若能正确看待权力、利益及服务之间的关系,树立公仆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自然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爱戴,会增强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也要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实践,以史为鉴,方知兴替。

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纪律和规矩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我们的党经历了95周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路披荆斩棘,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是革命理想信念和铁的纪律。如今,虽处和平时期,但我们面临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面临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加强纪律建设,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之策,才能使我们的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并提出了一系列理念、思路、措施,推动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重大成效。四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题仍然是从严治党,并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部重要党内法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准则、修订条例,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并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总之,我们既要稳步前进,又要回头看,回到历史长河中探寻规律,正确审视和充分利用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扬长避短,汲取精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2.《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

3.《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4.新华网. 习近平: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

提高拒腐防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