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勤耕耘 红烛照亮中国梦
旅行社管理系党支部 王蕾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当前我国发展的新时代、新矛盾、新目标、新思想,将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将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理想。做有理想有信念的老师,这是我的初心。很多人儿时立的志向,就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教书育人。把自己当园丁,就能培育出花朵;把自己当船工,就能渡人到达彼岸;把自己定位为良师,才能诲人不倦。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好老师的心中,不仅要有学生,还要有家国心。老师心中的格局有多大,决定学生的格局有多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时刻牢记,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而我们,正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一、立德为先,行稳才能致远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上古圣贤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回首历史,孔孟之道、黄老之说相辅相成,我们的祖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敬老慈幼、明德惟馨,用赤诚的品德、高尚的气节铸就起一个又一个煌煌盛世。环视今朝,这不正是我们贯通古今相承的血脉,这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必须具备的民族品质。尽管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要告诉学生的依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然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依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为只有这样,历史的大船才不会偏离航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立德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在教育最前线,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第一粒扣子”,把这颗扣子扣正、扣好;要把“教书”和“育人”紧密联系,时刻牢记:“学生不会因为你班带的好,而课教的差而原谅你;也不会因为你课教的好,班带的差而迁就你”;要把外化的教育引导目标内化为感同身受并身体力行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不靠喊破嗓子的一时虚火,而通过身先垂范的真功巧力,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素质为体,全面成就自我
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那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教授,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能力培养?都是,也都不是。事实上教育最重要、最终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唤醒自己,并最终成就自己。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浪潮中,“素质教育”已经不是新鲜词汇,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将为之努力的目标。让知识“活”起来,就是要让知识的源头更生活,知识的获取更鲜活,知识的运用更灵活。在“新课改”以后,当下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已变得越来越生活化、综合化,这与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学生得以以现实生活为源泉,以密切联系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让课程内容体现多重价值,整合多种学科,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全面发展。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要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实现课堂活动信息的有效交流与传递,在获得知识与经验的同时开启心智,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和角色,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甚至标新立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以人为本,差异促成公平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教育公平的前提。在教学一线,我们面对的学生情况各异,有锦衣纨裤,也有民工子弟;有聪明伶俐,也有资质平平,但无论是哪一类学生,只要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平等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因材施教是教育公平的更高层次。在教育领域,“更好的教育”就是让更多的学子享受更适合的教育,有更多的时间在更宽阔的空间里自由呼吸、自主成长。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促进每名学生个性化成长,这是更高要求的公平。
以人为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基础;因材施教,前提是识材,关键是因材,目的是成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和学生在一起,在和学生的平等交往中,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用心沟通,用爱影响,教学相长,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陶行知曾说,“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烧死”,教学工作也是一样,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挖掘每一名学生的特长,建立每一名学生的自信,促进每一名学生成才,这才是新时期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四、廉洁从教,恪守清白为师
教师的职业神圣而光荣,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将会直接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只有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才能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并使之开花结果。
“扬清正廉洁之风,办人民满意教育”是党的要求,更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教师必须时刻感受肩上重任和崇高使命,始终做到忠于职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奋斗不息,把“廉洁从教,清白为师,服务学生”贯穿师德教育的始终,努力发扬“四种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努力做到“四无”:无有偿家教、无讥讽和体罚学生、无违规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和其它商品、无不文明行为。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就要做到率先垂范,廉洁从教、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培育学生成才成人为最大责任,不计报酬,淡泊名利,乐于献出,不重索取,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报国,用“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无私奉献”的高尚的情操献身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
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立足三尺讲台,但视野绝不局限于三尺讲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很荣幸,能在三尺讲台前书写属于自己的华彩乐章;我们很荣幸,能为下一代的成长引路领航;我们很荣幸,能够燃烧自己去照亮整个民族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