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持续发力深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举行第二次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集体备课会

来源: 作者:admin 时间:2019-05-29

   2017年12月28日,我院在“山之旅”会议室举行第二次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集体备课会。党委书记陈国忠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萧继虎主持,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马保烈出席会议。 
  根据会议议程安排,思政课教师代表刘晴、王新超、苑芳强,辅导员代表程苑、谢菡菡、李启琛首先就前段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情况作了交流,并就下一步如何推进十九大精神“进脑入心”进行了发言。 
  随后,基础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曹常玲传达了《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教学建议》和全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研讨会会议精神,并对照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黄琦、副巡视员刘欣堂的讲话,结合我院思政课教学实际,提出了下一步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党委委员、院办主任(宣传部长)马保烈作了题为《实现“三个转变”,推动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的发言。他认为“三个转变”主要体现于:一是态度上要“强”起来,正确处理好“主流和非主流思想意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对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主动讲、理直气壮地讲、兴趣盎然的讲。二是内容上要“深”下去。对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的逻辑体系,要从整体上理解其理论体系和逻辑架构,要理解和掌握其最本质、最重要、最精华、最富有开创性的东西,充分运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和对比的方法和视角进行横向、纵向、多维度的深入研究,做到既知其然,更要研究其所以然,还要研究其所必然。三是形式上要“活”起来。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相结合,多用学生关心的事、感兴趣的事、身边的事来解释理论。还要与时政热点、信息时代相结合,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理论强大的实践指导性。同时要突出特色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要联系国家新的大政方针对旅游业的影响、机遇、挑战等等,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陈国忠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发表讲话。他首先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特别是前段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取得的成绩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种备课方式是思政课教学工作相互交流的非常重要的平台和渠道。随后,他对教师和辅导员代表的发言的做了点评。 
  陈国忠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一个政党的理念和道路的延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这是党的事业的希望,民族的重托。牢记党的宗旨、背负民族的希望,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事业接班人,这是当老师的天职。陈国忠说,古人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在今天看来,传道是传马克思主义之道,授业是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业,解惑是解学生知识技能之惑、人生理念和价值观之惑。大家要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和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就下一步如何推进十九大精神高质量进课堂,如何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陈国忠要求,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构建“两个平台”,即学习教育的平台、研究应用的平台。在座的所有同志首先要学习好、宣传好、传播好。而只有研究好、应用好才能真正让十九大精神进入学生头脑,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绝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二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四个自信”和“三个认同”。对于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定不移的相信。否则就会把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错位,很可能会误人一生。“三个认同”首要的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认同,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我们选择的理论是必胜的,只有有了这种思想认同,才能够从自身的学习中更好的去领悟,如果悟不透,很多事情就讲不清、讲不明。三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强化三个“度”。学习十九大报告和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二者是紧密结合的,在学习上要有理论的深度。陈国忠指出,刚才大家都能够从实践的角度结合旅游行业、学生思想的反映和专业人才成长的规律来备课,体现了实践的力度。要有对新时代的真心感受和对学生成才发自内心的企盼和责任,才能成为一名好的老师。没有这种情感的温度,没有“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情怀是讲不好一堂课的。四要积极探索,着力“四个创新”。要构建好学习平台,除了第二课堂外,关键是第三课堂,要用微视频、微电影、微信、微博、微媒体当中的微课堂“五微”来进一步强化学习。要强化组织模式创新,我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要以基础部为主,基础部平时要组织好教研活动,要把学习小组、研究小组活跃起来,要架构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要加强学习交流,“不能做乐溪湖里的鸭子,要做天上飞的鹰和有见识的天鹅”,要从不断的交流和借鉴中得到提升。 
  陈国忠最后强调,要严守政治纪律、课堂纪律和宣传纪律。“理论无禁区,课堂有纪律”,要求大家在任何课堂无论是正式的课堂教学,还是业余辅导,包括平时跟学生交往,绝不能传播、散发跟十九大精神有任何违背、抵触和不协调的言行。 
  萧继虎在会议结束时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委书记陈国忠同志先后两次组织相关部门以及思政课老师、辅导员一起集体备课,体现了学院党委对思政课教学高度重视。 
  针对如何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萧继虎从四个方面谈了体会。一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这关系着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二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要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让学生学好本领服务社会奉献国家,全体教师要做好学生的价值引领。三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教养、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是把道德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到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还要把德育教育融入课程。四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平时教学中要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形成崇尚一技之能、不唯学历唯能力的良好氛围,为每一名学生人生出彩创造机会,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本次集体备课会沟通了信息,分享了经验,碰撞了思想,探讨了问题,达成了共识,取得了预期效果。 
  各系部(中心)和学校团委负责同志,各系团总支书记,全体思政课专兼任教师、政治辅导员参加会议。 

 

供稿部门:基础部 
撰稿人:曹常玲 
供图:史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