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交流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交流 - 科研交流

科研交流

浅析建构主义取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21

浏览量:

两课教研室:崔洁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主动地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要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它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一个理解发现的过程。

    建构主义最早为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后提出,此后,杜威、科尔伯格、维果斯基等人又从人类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建构主义理论,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

    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正确处理知识、能力、觉悟、行为四者的关系,积极促成知识向行为的转化,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地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认为学习不是接受,而是一个理解发现的过程,这正适合素质教育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需要。因此,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思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从建构理论出发,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学原则、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本文试从教学方法上作以阐述。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要求下,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对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做了初步探索,下面就以具体教学案例来阐明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教学方法。

    1、相互协作的社会实践方法

   在学习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一节时,我们预先设计了六组问题,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然后又联系几个单位,把一个班学生分为几组,让他们带着问题分头进行调查。下面是六组问题:

    第一组

    1、试举例说明我市的国有企业有那些?

    2、这些国有企业的资产归谁所有?

    3、国有企业采取什麽形式?

    4、我市国有工业和国有商业在全市的经济发展中起什麽作用?

    5、这些国有企业在改革前采取什麽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6、现在这些国有企业采取什麽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7、你对我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有什麽好的建议?

    第二组

    1、你知道我市有那些集体所有制经济吗?

    2、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3、在城镇中集体所有制采取什麽形式?

    4、在城镇中集体所有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怎样?

    5、供销大厦与商业大厦在生产资料的归属上有什麽不同?

    6、上述企业与国有企业有何不同?

    第三组

    1、农村中集体所有制采取何形式?

    2、农村中集体所有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怎样?

    3、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有那些?

    4、你了解农村人口的多少和人均收入的多少吗?

    5、你对农村改革有什麽好的建议?

    第四组

    1、小商品批发市场里的商品有哪些?试列举一些

    2、小商小贩们的进货渠道有那些?他们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3、商贩雇佣别人为他们劳动吗?他们的收入稳定吗?

    4、你觉的他们为你提供了哪些方便?

第五组

    1、本市服装厂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2、工人主要来自哪里?

    3、工人和厂长的关系如何?

    4、这类工厂在本市有几个?

    5、这类工厂和面粉厂有何区别?

    题目出完,由各组负责人带领各小组各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各组根据同学们的能力的差异,或写出调查报告,或写演讲稿,或写出小结。上课时同学们围绕所学内容进行分组讨论,二十分钟后进行全班讨论,其他同学提问,老师也提出问题,每组选代表作主题发言,解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发言,经过自己调查,同学们亲自体会我国各种经济成分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和城镇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他们不但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有些目光敏锐的同学还发现了许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不少好的见解,这样同学们的社会技能也得到了锻炼,也为下面学习我国的分配制度、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感性认识。最后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列出这一课的知识结构图表,并给以评价,学完这一课后,团支部又组织了调查报告的评选展览活动,效果更加明显。

    2、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方法

近几年,信息处理技术不断更新,大大推动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和提高,与此同时,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也得到了这些最新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如把声音、文字、图象、图形、动画和视频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并和通讯技术形成媒体技术。它是继投影、幻灯、音像等教学媒体后出现的另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它不仅囊括了以前教学的全部功能,而且还能依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图文、声像信息进行编辑整理,使人的不同感官可以在同一时间接受同一信息源的信息,达到“虚拟现实”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在同一时空为学生进行点评讲解,控制传播信息的时间和节奏。多媒体教学的多维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特征,既有丰富的表现力,又有利于信息加工和语言习惯。它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教学时间,扩大教学规模和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这种图文声象并茂的的教学方法在提供知识、提供示范、提供练习以及提供边演示边讲解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上,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独特优势。我们在对《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这一课实施教学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如讲述主要矛盾的含义时,边出示《辽沈战役》地图,引导学生进行首改点的选择,边播放电影片段,让学生观察地图和观看电影,引导学生分析首改点选择的依据,通过讨论、思考、对比。得出主要矛盾的含义。这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图文声象并茂的特点,创设出了教学所需要的逼真情境和条件,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感知显示对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并注意出示对象的恰当时机。

    3、激发情感,创设可教情境的方法

   我们的教学对象不是工厂里听凭处理的原料,而是生龙活虎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性共鸣和适时的情感宣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种子会发出幼芽来:儿童边学边干的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的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创造一种特定的情境使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完全融入于角色,从而把教学内容中的情思形象、富有哲理性的观点,出神入化的表现出来,传递给学生,从而实现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当然,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而应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全面衡量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具体和抽象、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间、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批判吸收建构主义的合理见解,面对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多重学习和发展任务,在完成整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创立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