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办公室(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受理时间:08:30-11:30,14:00-16:00(周一至周五)

电话:0531-81920300,81920000

邮箱: sdts1991@126.com

部门:监察室

受理时间:08:30-11:30,14:00-16:00(周一至周五)

电话:0531-81920122

邮箱: lyxyjw@163.com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22年)

2023-07-13 点击: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22年)

2022年,我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等重点工作,以提高人文素养和培养审美情趣为宗旨,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美育教育工作获得新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艺术课程建设

(一)体系健全,课程多样。严格落实学校艺术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开齐、开足、上好各类艺术课程。艺术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室内设计、平面设计、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等14门专业课程;表演艺术(艺术舞蹈)专业开设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导、舞蹈排练等12门专业课程;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文创品牌营销、活动主持与形象设计、非遗技艺-泉水扎染等7门艺术类课程;大学语文教研室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大学语文、旅游美学、写作、普通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5门文化艺术类课程。各系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开设礼仪、形体、化妆、茶艺、花艺、调酒、面塑等20余门艺术类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大学生艺术团所属7个团队将日常训练纳入选修课程管理,每周开设18课时。

(二)统筹资源,突出特色。积极利用本地及文旅系统内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及教材。艺术系联合企业共建酷家乐制图、舞蹈教学法、文旅产品创意与设计等3门数字化示范课;各系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开发文化艺术类校本教材10余种。

(三)陶冶情操,三全育人。通过教学系部开设艺术课程+学生社团组织艺术活动的方式,调动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三全育人,收到了培养艺术兴趣,提高艺术修养,陶冶艺术情操,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效果。

  二、艺术师资配备

(一)教师配备。现有各类艺术教师30余人,同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10余人作为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科学合理,形成了一支专业突出、作风优良、专兼结合、校企互聘的艺术师资队伍。

(二)教师课时。艺术教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配备,平均周课时16-18节,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基本需求。

(三)教师培训。重视艺术教师在职培训和行业企业挂职交流,实现教研活动专题化、项目化,专业讲座、校企座谈、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双师素质提升效果显著。2022年,艺术系举办表演艺术(艺术舞蹈)专业教学成果汇报演出,环境艺术专业举行校企合作洽谈会、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分享会,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举办非遗技艺-泉水扎染作品展示;各系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室内设计师培训、民族民间舞大师班培训、茶艺师、礼仪师培训等各类培训10余次。参训教师聚焦“文旅企业设施提升”“景区沉浸式演出”“茶饮品牌推广”等项目,积极开展产学研用等系列活动,带动艺术教育教学守正创新,不断发展。

  三、艺术教育管理

我院不断完善“校级统筹、系部实施、部门联动”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教务处负责学院艺术教育政策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指导和教学督导评估工作。院团委负责会同各教学系部开展学生艺术教育实践活动,负责管理大学生艺术团和院级艺术类社团。艺术系负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表演艺术(艺术舞蹈)专业2个艺术类专业日常教学、科研工作,所属大学语文教研室面向全院学生开设5门文化艺术类课程,同时负责统筹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和美育教育工作。

  四、课外艺术活动

(一)校园艺术社团。在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我院一贯重视并积极发挥学生艺术社团作用。院团委下设社团联合会,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因地制宜成立包括艺术类社团在内的各类社团。泉水扎染社、面塑社、国学社、清照诗词社、书法社、旅游文创社、旅游演艺社、一品话剧社、礼仪社、花艺社、街舞社等10余个艺术类社团管理科学、组织高效,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定期开展展演、讲座、竞赛、参观等艺术实践活动,在促进师生艺术交流、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作为校园艺术社团的主力军,院大学生艺术团下辖工装队、民舞队、街舞队、国标舞队、爵士舞队、礼仪队、合唱团等7个专业团队,由艺术特长生和爱好者组成,现有各类文艺骨干130余人。

(二)校园艺术活动。2022年,我院坚持以艺术课程为基础,以校园艺术社团为依托,以文化育人为核心,以培养艺术特长、提高艺术修养为重点,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文化艺术活动:

    2022年度大学生艺术团主要活动

1.“喜迎二十大,心声献给党”大学生合唱比赛。6月17日,工装队全体成员受邀参加“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山东省省直机关团员青年喜迎党的二十大文艺汇演,节目《逐梦未来》深刻诠释了山旅学子的青春激情和爱国深情。

2.“唱响青春校园”风采社团展。10月20日,街舞队、爵士队参加2022年风采社团展。街舞队节目《we rock》个性十足,爵士队节目《dududu》+《mic drop》串烧展现团结协作、友好互助的精神,联袂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3.“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红歌会。11月1日,我院举行“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红歌会活动。民舞队节目《星火燎原》把抗战时期中国人誓与敌人决战到底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工装队节目《礼仪之邦》《礼耀中华》用传统文化之美表达对党的崇敬之情;合唱团《爱我中华》诠释了山旅师生的深深爱国情怀。

4.“百米长卷颂党恩,礼颂盛世谱华章”共绘画卷活动。

5.“以影音逐光影,承初心励前行”红色观影活动。

6.“薪火相传二十大,歌声嘹亮心向党”卡拉OK大赛。12月2日,我院举行第二届卡拉OK大赛。街舞队节目《pull up》、爵士舞队节目《illusion》以及国标队节目《青魅》,展示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青春活力。

   2022年度院语委办主要活动 

1.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举行2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2.传统经典诵读。组织系级初赛、院级复赛及决赛。

3.中国诗词大会百人团遴选。推荐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省赛。

2022年度艺术系主要文化艺术活动

1.核酸检测“彩绘小队”。 11月26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部分同学分成多支“彩绘小队”,对核酸检测处一米线进行再创作,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2.清照诗词社举办“走进诗词世界”主题活动。在诗词的海洋中,体会中华诗词之美。

3.“书香山旅,新春送福”春联书写比赛。

五、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一)营造校园艺术氛围。在教学楼、图书馆、餐厅、操场等场所设置主题文化墙、系列雕塑小品等20余处,展示办学理念,弘扬人文精神,提升文化认同,营造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环境美、言行美、心灵美的良好校园艺术氛围。

(二)优化艺术课堂教学环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智互动、人际互动,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拓展美。在音乐舞蹈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在艺术教育教学中,注意调动积极性,重点培养兴趣、提高修养、陶冶情操。

(三)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积极响应“教育部、文旅部、财政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项目实施计划,围绕“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主题,充分利用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发挥学生艺术社团作用,扩大高雅艺术的传播面和覆盖面,采取艺术讲座、周末展演、经典艺术讲堂等形式,形成艺术教育合力,让学生在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和参加工作坊实践中,享受优质艺术资源。成功举办“国家级非遗-五音戏进校园”活动。同时,把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纳入项目内容,通过课程建设、社团建设、教育研究、工作坊建设等工作,不断拓宽高雅艺术进校园路径。

(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按照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肩负的主要媒介和载体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强化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精神, 不断增强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六、艺术教育特色

(一)特色专业。艺术系表演艺术(艺术舞蹈)专业发挥中国舞人才培养优势,在做好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服务行业和地方发展,保障重点工作。

(二)特色课程。非遗进校园工作取得新进展。“非遗技艺-泉水扎染”课程师生团队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七届国家非遗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扎染社团规模不断壮大,系列作品不断推出,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非遗技艺-五莲面塑”课程师生团队打造欢乐课堂,并进行校园展示。

航空服务系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礼仪与修养》课程,在礼仪知识与礼仪实践融合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懂礼貌、有内涵良好的综合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学生经常性参加高端礼仪服务活动,参加全国高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荣获民航服务形象与礼仪等多项大奖。

七、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我院重视艺术教育经费保障,2022年投入日常经费和专项经费50万元以上,为艺术教育教学和各项艺术活动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不断改善艺术教育条件,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专业剧场1间(600座席),音乐、美术、舞蹈、礼仪、茶艺、调酒等专用教室和实训室20余间,改造舞蹈实训室、琴房2间,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统筹协调工作有待加强。艺术教育尤其是公共艺术教育在我院整体教育教学中仍然相对薄弱,工作调研、整体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2.课程体系需丰富完善。艺术课体系有待完善,课程总体开设不足,部分艺术课程计划落实不到位。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艺术教师编制不足,岗位不一,系统性、长周期专业培训不足,整体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4.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现有艺术教育评价体系仍存在考核办法措施不明确、不细致,激励约束机制作用不明显等问题,需进一步细化考核办法,加大奖惩力度。

5.条件和经费投入不足。艺术教育活动场所数量、设施设备配备和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对教育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二)改进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体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

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坚持“五育”并举,提高艺术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美育和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2.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严格落实学校艺术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拓宽课外活动领域。

3.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待遇。建立高层次艺术教师引进制度,加大艺术教师培训力度,提高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等科研能力。完善艺术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将承担艺术社团、第二课堂指导任务计入工作量,确保艺术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4.完善评价机制,推进艺术教育创新发展。健全督导制度,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艺术教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学督导评估范围,结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5.加大艺术教育经费投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合理确定艺术教育在生均公用经费中所占比例,加大艺术教育场地设施建设和艺术教师培训、教科研经费投入。制定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具体措施,营造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艺术教育工作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