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院系要闻 - 院系要闻

院系要闻

最美文博人 第1期|文化传承 这里有我—文博与艺术系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8

浏览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投身乡村振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暑期伊始,文博与艺术系组织学生团队到济南友谊葫芦非遗文化产业园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1日上午,文博与艺术系举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党支部书记王洋、团总支书记李启琛及团队12名学生参加。图片

下午,系主任高维峰、团总支书记李启琛带领全体学生赴济南友谊葫芦非遗文化产业园,开展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图片

早在2021年,双方就建立了联系。3年来,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我系多次组织师生到产业园开展校外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劳动教育,鼓励师生提升非遗技能,开展文创设计,以实际行动推动非遗传承和活化利用。省级非遗项目“章丘传统葫芦雕刻技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马友谊,是远近有名的“葫芦大王”,雕刻手法别具一格,集烙画、雕刻、针刺、轧花、模具、彩绘、镂空、勒扣、挽结、拼接等制作工艺为一体。


此外,他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免费培训、安置残疾人就业15名,年收入1.2万至5万元,辐射带动残困户35户,每户增收2000元以上。2015年至今,配合文组街道开展公益技艺培训59场,入村培训39场。先后获得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和“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图片图片图片

在产业园,非遗传承人马友谊、李霞夫妇亲自带领师生参观葫芦种植园。马老师重点讲解了葫芦的种类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李老师则从种植、采摘到设计加工的角度,详细介绍了葫芦主题旅游纪念品的全流程制作过程。在济南葫芦博物馆工艺品展区,各式各样的葫芦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不仅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更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整个参观过程,令人赏心悦目,收获颇丰。图片图片图片

在实操阶段,同学们进入研学馆进行非遗技艺学习。马老师介绍了葫芦的良好寓意,以案例教学方式,解析了葫芦主题文创产品创作思路和主要刻画技法。同学们根据自身不同专业背景,融合葫芦“福禄”寓意,进行自由创作。参观学习之余,同学们还发挥AI技术特长,积累素材,创作短视频,积极宣传弘扬葫芦文化。下一步,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实现合作共赢。图片图片图片

 

 供稿部门:文博与艺术系

   供稿人:孙才惠

   审核人:高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