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院系要闻 - 院系要闻

院系要闻

山旅考古 正青春 第8期|高密四普:山旅考古大一学生的成长之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8

浏览量:

一、引言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它们静静地矗立在岁月的长河中,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作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文物考古技术专业的一名大一学生,我满怀憧憬与期待,有幸参与了家乡高密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高密文物资源进行了深入探索,让我在多个方面获得了宝贵的成长与收获。图片

二、国家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部署与要求


文物普查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摸清文物资源家底、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国家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于2023年全面展开。此次普查要求各地全面调查、记录和评估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同时,普查还要求各地加强对可移动文物的调查和认定,包括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藏品和民间收藏的重要文物。


三、高密市文物资源情况


我的家乡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等类型。


高密文物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其中,前冢子头遗址是2023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对于研究山东半岛地区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刘冠三墓是清代政治家、书法家刘墉的家族墓地,对于研究刘墉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城阴城遗址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于研究山东地区古代城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普查工作情况


能够参加普查,一切起源于上学期课堂上的一次讲解。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性。随后,我通过微信搜索高密文旅公众号,联系高密博物馆寇主任,表达了积极参与的意愿。7月12日,我带着探索的热情,前去报到。


第一个普查地点是故献遗址。在现场,我们选择一块平整湿润的平地进行测量。首先使用木质探铲进行探查,打到大约30厘米左右时遇到阻碍,于是改用铁质探铲,同时要特别注意垂直角度,一旦倾斜就无法确认地层土质。在大约35厘米处,开始识别土质。我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辨认出表层土为生土,同行专家判断此处含有铁粉化合物,并推测在遗址处应该有一条大河,我们所探察的位置是泥沙堆积处,后在与村民的交谈中印证了这一猜测。随后,又陆续捡获部分陶器碎片,我判断为红陶,拍照记录后放入资料袋,编号为G001。图片

下一个普查地点是晏子墓(衣冠冢)。在现场,我们释放无人机勘察全貌,在合适的高度正面拍摄遗址俯瞰全景照片,为制图工作提供重要依据。随后,在寇主任带领下,我学习使用RTK进行卫星数据测量,将晏子墓四角进行经纬度测量。寇主任先将RTK插上辅助杆,然后现场授课,解释说RTK测量仪有一个代表水平的指针,将指针泡泡对准中心后,在电子屏幕上点击确认即可完成测量。我们参考卫星地图数据,在遗址周边采集陶片、拍摄照片。对照三普记录,对发生变动的信息进行整理确认,最后录入四普采集软件。


在整个普查过程中,我严格按照《田野考古规程》要求,参与了对文物遗迹的详细测量、绘图和拍照工作。同时,还结合《考古绘图》课程所学,对文物遗迹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准确描绘,为后续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此外,我还参与了对文物点的年代鉴定和价值评估工作。通过学习《中国古文字》和《中国考古史》等课程,我掌握了一定的年代鉴定方法和历史背景知识,有助于对文物遗迹的年代和价值做出初步判断。图片

五、收获与感悟


参加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全面的成长之旅,在多个方面获得了宝贵的收获。


首先,我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我不仅熟悉了田野考古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考古工具和技术手段,如探铲、RTK等,来获取准确的考古数据。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遗址类型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文物的安全。


其次,我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普查工作中,我们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通过频繁的沟通交流,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在遇到问题时及时找到解决方案。


此外,我还提高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参与文物遗迹年代鉴定和价值评估工作时,我不仅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思考。通过这个过程,我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了文物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保护文物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作为一名文物考古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自己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我将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文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意见建议


在普查工作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群众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2.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只有具备充足的资源,才能更好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提高文物保护水平。


3.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文物考古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实践教学等形式,为文物保护事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图片

4.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文物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文物信息采集、整理和利用效率,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七、结语图片

参与家乡高密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让我在多个方面获得了宝贵的成长与收获。通过这次经历,我不仅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文物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普查,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高密文物资源,共同守护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


 供稿部门:文博与艺术系

   供稿人:尉迟文凤

   审核人:高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