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要闻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23
浏览量:
近日,文博与艺术系辅导员孙晓玲老师为2024级学生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与跨专业宿舍联谊茶话会活动,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搭建朋辈交流平台,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以积极心态迎接学业挑战。
主题班会上,孙晓玲老师以《心理健康管理是一场终身修行》为核心,结合翔实数据与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向新生阐释了心理健康的核心内涵与现实意义。她强调,心理健康并非“永远快乐”,而是拥有应对情绪波动的能力;寻求专业帮助不是脆弱,而是智慧的选择;心理成长的目标并非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学会与之共处。
孙老师系统介绍了心理健康管理的五大实践路径:
自我觉察: 建议通过情绪日记记录与专业量表自评(如PHQ-9、GAD-7等),绘制个人“心理地图”;
压力管理: 运用“四象限法则”区分压力源,每日预留15-30分钟“心理缓冲区”进行正念或放松训练;
社会支持: 鼓励主动构建深度人际关系网络,明确“学会求助是力量的表现”;
韧性培养: 通过认知重构(变“我失败了”为“我获得了经验”)与微小行动(如每日运动、阅读等)增强掌控感;
生活方式优化: 强调规律睡眠、坚持有氧运动及摄入富含Omega-3、镁、B族维生素的食物对情绪调节的关键作用。
她特别指出,在科技赋能心理健康的时代,AI情绪识别、冥想APP、在线咨询等工具可作为辅助,但核心仍在于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主动关怀与持续投入——“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最值得投资的‘不动产’。”
主题班会结束后,孙老师创新性地组织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和文物考古技术专业的两个女生宿舍开展联谊茶话会。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同学们放下拘谨,围绕“学习困惑” “生活感悟”“未来理想”等话题敞开心扉。
来自文物考古技术专业的李悦同学分享了实习中的新奇见闻,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王雨轩同学则畅谈了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传播的构想。大家从专业差异聊到共同的文博情怀,从学业压力谈到解压妙招,在欢声笑语中建立起跨专业的友谊纽带。
本次活动将系统性的知识输出与沉浸式的情感交流巧妙结合,不仅为大家提供了实用的心理健康管理“工具箱”,更搭建了一个促进理解、消除隔阂、传递温暖的朋辈支持平台。孙晓玲老师表示,此类活动将常态化开展,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引导学生珍视心灵健康,学会自我调适与互助支持,为未来三年的专业学习和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正如班会结语所言——从今天起,给心灵一份温柔的管理计划。文博与艺术系正以实际行动,为学子们的青春旅程注入“心”能量。
撰稿人:文体部
审核人:李启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