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新闻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6
浏览量:
旅行与休闲系
青春点亮古韵,听取古城“哇”声一片——山旅学子创业新宠激发古城新活力
听取古城“哇”声一片
明水古城中时不时传来“哇”声一片,究竟是什么这么热闹非凡?原来,是我校大学生非遗创业项目的精彩展示,与明水古城正在开展的诗词节交相辉映,大放光彩。
走进“云停”店,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一张张精致的剪纸、一件件独特的扎染、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潍坊风筝……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浓厚的传统气息,却又融入了现代的创新元素。这些作品的背后,是我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旅行与休闲系
潍坊风筝与大漆漂扇
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风筝一直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明水古城内,我校旅行与休闲系学生展示的潍坊风筝同样令人瞩目。他们运用现代科技和材料,对传统风筝进行改良和创新,变成一件更加轻便、美观易于携带的艺术品。
“阿东的漆愿”项目源于旅行与休闲系2024年山东省品牌策划大赛二等奖及白泉新场景公园大学生创业项目。此次在明水古城内打造了一个漆扇文化体验空间,就是为了展示和销售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大漆艺术品,弘扬中国漆艺文化,宣传章丘文化。售卖产品包括团扇、折扇、帆布包、书签等。每一把漆扇都凝聚了学生们的心血和创意,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不禁发出阵阵赞叹的“哇”声。
文博与艺术系
扎染韵
扎染,古称绞缬,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手工染色技艺,在我国已有 2500 年的历史。于章丘明水古城之中,扎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它不仅为古城增添了一抹亮色,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欣赏,亲身体验扎染;更重要的是,扎染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展示与售卖,唤醒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为保护与传承这一古老技艺做出了积极贡献,让扎染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旅游外语系
剪刀下的境界
“一把剪刀手中拿 ,一张彩纸百幅画.”剪纸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公元六世纪,在中国,剪纸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在明水古城内,我校旅游外语系学生于佳禾和她的奶奶(非遗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杨月新老师)展示的非遗剪纸,产品包括:剪纸扇子、剪纸镜框(均有套色和普通剪纸,有生肖、动物、人物、各类窗花、团花等……),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和创作,这些栩栩如生的剪纸,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
民航服务与管理系
彩绘之魂
"一支画笔轻点颊,一抹色彩映心田。"面部彩绘,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部落仪式和宗教庆典。在中国,面部彩绘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在各种节日和庆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部彩绘以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色彩搭配,传递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酒店运营与管理系
粮画之韵,粒粒皆艺术
"一粒粮食,一片天地;一抹色彩,一段历史。"东明粮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别具一格的创作材料和表现手法,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东明粮画,起源于山东东明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东明粮画的世界里,每一粒粮食都充满了生命力,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故事。我校酒店运营与管理系师生的粮画作品,从传统的五谷丰登到现代的抽象图案,从历史人物到自然风光,每一幅作品都是对粮食的重新诠释和艺术的再创造。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非遗文化,学生们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在店铺内,游客可以亲身体验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此外,还有丰厚的赠品,让游客的非遗之旅更加难忘。
让我们为这些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喝彩!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