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新闻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01
浏览量:
前言
2024年12月1日,我国迎来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艾”心防护,健康同行。我们号召全系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到预防艾滋病的行动中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艾滋病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目前,艾滋病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危害大、死亡率高,且不可治愈。因此,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艾滋病的传染性: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外表上看不出来,但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的传染源为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特别是在“窗口期”,即使血液中不能检测出足量的病毒抗体,也同样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01
血液传播
通过输入受污染的血液、皮肤破损部位接触受污染的血液,或共用受污染的注射针具及其他医疗器械等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
02
性接触传播
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无保护性行为进行传播,目前是我国艾滋病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03
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可通过乳汁将病毒传给婴儿。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1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等症状。
2
无症状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与多种因素相关。
3
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
知艾防艾,远离艾滋
预防性途径传染艾滋病首先是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其次是正确使用避孕套。拒绝毒品,珍爱生命,避免共用注射器吸毒。
避免不必要地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发生了不安全的性行为,应及时检测,及早发现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
哪些行为不传播艾滋病毒?
1
食物、饮水、空气。
2
公共场所的一般接触,如: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工厂车间的工具,在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一般活动。
3
礼节性亲吻、拥抱、握手。
4
公用马桶、浴缸。
5
蚊虫叮咬。
6
纸币、硬币、票证。
结语
让我们携手行动,知艾防艾,远离艾滋,为构建健康校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