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5
浏览量: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2024年11月22日,在实训楼202教室,烹饪与营养系主任金洪霞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这些话语深刻地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其保护与传承对于维系民族情感、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金洪霞主任首先向同学们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让同学们对非遗有了全面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
山东作为文化大省,饮食非遗项目丰富多样,其中鲁菜更是山东饮食文化的代表。金洪霞主任详细介绍了十二个山东饮食非遗的代表性项目。由德州扒鸡到周村烧饼,由龙口粉丝到聊城铁公鸡,还有莱芜口镇南肠与黄家烤肉。这些非遗项目,无不代表着鲁菜那具有地域特色的用料,调味纯正、以鲜咸为主的味型,还有那爆、炒、扒、烤、氽、熘、炸、蒸、熏、腊、拔丝、挂霜、等丰富繁多的烹饪技法。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这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非遗与旅游的融合,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作为烹饪与营养系的学子,肩负着传承和创新山东饮食非遗的重任。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要深入挖掘非遗美食背后的文化价值,将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山东饮食非遗,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堂思政课不仅让同学们对山东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深入了解,更激发了同学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烹饪学习与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撰稿人:刘新宇
供图人:文宣部
审核:刘聪慧